發布日期:2022-01 點擊量:88
氣候變化是全人類面臨的嚴峻挑戰,需要世界各國攜手努力、同舟共濟、共同應對。應對氣候變化,事關中華民族永續發展,事關人類前途命運。作為氣候行動的積極推動者和堅定踐行者,中國始終高度重視應對氣候變化工作,10月27日,國務院新聞辦發表《中國應對氣候變化的政策與行動》白皮書。這也是我國繼2011年以來第二次從國家層面對外發布的關于中國應對氣候變化白皮書。
白皮書介紹了中國應對氣候變化、推動全球氣候治理的倡議主張。白皮書全文約1.9萬字,由前言、正文和結束語三部分組成。正文包括四個部分,分別是:中國應對氣候變化新理念;實施積極應對氣候變化國家戰略;中國應對氣候變化發生歷史性變化;共建公平合理、合作共贏的全球氣候治理體系。
白皮書指出,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高度重視氣候變化工作,實施積極應對氣候變化國家戰略,應對氣候變化工作從認識、理念到實踐都發生了歷史性、轉折性、全局性的變化。
2020年中國向全世界宣示,二氧化碳排放力爭于2030年前達到峰值,努力爭取2060年前實現碳中和。中國要用30年左右的時間由碳達峰實現碳中和,完成全球最高碳排放強度降幅,需要付出艱苦努力。不久前,《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完整準確全面貫徹新發展理念做好碳達峰碳中和工作的意見》以及《2030年前碳達峰行動方案》發布,標志著碳達峰、碳中和“1+N”政策體系正在加快形成。堅定走綠色低碳發展道路,實施減污降碳協同治理,積極探索低碳發展新模式。加大溫室氣體排放控制力度,有效控制重點工業行業溫室氣體排放,推動城鄉建設和建筑領域綠色低碳發展,構建綠色低碳交通體系,持續提升生態碳匯能力。
白皮書表明,中國在經濟社會持續健康發展的同時,碳排放強度顯著下降。2020年,中國碳排放強度比2015年下降18.8%,超額完成“十三五”約束性目標,比2005年下降48.4%,超額完成了中國向國際社會承諾的到2020年下降40%—45%的目標,累計少排放二氧化碳約58億噸,基本扭轉了二氧化碳排放快速增長的局面。
二氧化碳的累積排放,是引發氣候變化的主要原因,而二氧化碳的主要來源就包括工業生產中煤、石油、天然氣等化石能源的燃燒和利用。白皮書介紹,中國的能源生產和消費革命取得顯著成效。初步核算,2020年,中國非化石能源占能源消費總量比重提高到15.9%,比2005年大幅提升了8.5個百分點;中國非化石能源發電裝機總規模達9.8億千瓦,占總裝機的比重達44.7%,其中光伏和風電裝機容量較2005年分別增加了3000多倍和200多倍。非化石能源發電量達到2.6萬億千瓦時,占全社會用電量的比重達到三分之一以上。
應對氣候變化為中國產業綠色低碳發展賦予新使命,綠色已成為經濟高質量發展的亮麗底色,隨著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孕育興起,新能源產業蓬勃發展。
在湖北境內的G42滬蓉高速東西湖柏泉停車區,駕駛員胡泊的電動汽車正在這里充電。
近年來,我國每年開展新能源汽車下鄉活動,各地出臺新能源汽車支持政策,推動農村充換電基礎設施建設,在鄉鎮、社區集中部署安裝電動汽車有序充電樁、兩輪電動自行車集中充電點,為人們的綠色出行提供基礎保障。
此次發布的白皮書顯示,中國新能源汽車生產和銷售規模連續6年位居全球第一,截至2021年6月,新能源汽車保有量已達到603萬輛。除此以外,在新能源領域,中國風電、光伏發電設備制造也形成了全球最完整的產業鏈,技術水平和制造規模居世界前列,為全球能源清潔低碳轉型提供了重要保障。
為了應對氣候變化,落實中國二氧化碳排放達峰目標與碳中和愿景,除了調整能源結構、升級產業結構,中國還利用市場機制,應用政策工具推動二氧化碳的減排。
10月12日上午,在上海虹橋機場,東航MU5103航班的旅客正在登機。本次航班產生的二氧化碳當量,通過碳市場交易實現了抵消。
這只是碳市場交易中的一筆,碳市場也就是碳排放權交易市場,碳排放是國家針對企業二氧化碳排放發放的許可,也叫配額,碳排放配額可以在碳市場進行交易。全國碳排放權交易市場是利用市場機制控制和減少溫室氣體排放、推動綠色低碳發展的重大制度創新。白皮書指出,碳市場為處理好經濟發展與碳減排關系提供了有效途徑。
2021年7月16日,全國碳市場上線交易正式啟動。納入發電行業重點排放單位2162家,覆蓋約45億噸二氧化碳排放量,是全球規模最大的碳市場。截至2021年9月30日,全國碳市場碳排放配額累計成交約1765萬噸,累計成交金額約8.01億元,市場運行總體平穩有序。
面對復雜形勢和諸多挑戰,應對氣候變化任重道遠,需要全球廣泛參與、共同行動。白皮書指出,中國一貫高度重視應對氣候變化國際合作,積極參與氣候變化談判,以中國理念和實踐引領全球氣候治理新格局,逐步站到了全球氣候治理舞臺的中央。
在白皮書中,中國呼吁國際社會緊急行動起來,全面加強團結合作,堅定維護以聯合國為核心的國際體系、以國際法為基礎的國際秩序,堅定維護《聯合國氣候變化框架公約》及其《巴黎協定》確定的目標、原則和框架,全面落實《巴黎協定》,努力推動構建公平合理、合作共贏的全球氣候治理體系。
10月31日,第26屆聯合國氣候變化大會在英國格拉斯哥召開,這是《巴黎協定》進入實施階段以來的首次氣候大會,2015年,各締約方通過了具有歷史意義的《巴黎協定》,承諾將全球升溫控制在較工業革命前水平2°C范圍內,并盡最大努力控制在1.5℃范圍內。但《巴黎協定》只是設定了長遠目標,缺乏具體的減排細則。中國在此刻發布《中國應對氣候變化的政策與行動》白皮書,意義深遠。
積極應對氣候變化是中國的國家戰略,中國言行一致,采取積極有效措施,落實好碳達峰、碳中和戰略部署。在白皮書中,還提出了應對氣候變化的中國倡議:堅持可持續發展;堅持多邊主義;堅持共同但有區別的責任原則;堅持合作共贏。在倡議的最后,還強調要堅持言出必行,應對氣候變化關鍵在行動。各方共同推動《巴黎協定》實施,要持之以恒,不要朝令夕改;要重信守諾,不要言而無信。
應對氣候變化是人類共同的事業。應對氣候變化不是別人要我們做,而是我們自己要做,是中國可持續發展的內在要求,也是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的責任擔當。作為世界上最大的發展中國家,中國克服自身經濟、社會等方面困難,言出必行,實施一系列應對氣候變化的戰略、措施和行動,取得積極成效。面向未來,中國將積極推動共建公平合理、合作共贏的全球氣候治理體系,為應對氣候變化繼續提供中國方案,貢獻中國力量。
象新科技(無錫)科技有限公司,專注大氣環保遙測設備及解決方案開發,主要產品:氣溶膠(顆粒物)激光雷達、臭氧激光雷達、云高儀,公司目標讓產品可定量、可檢驗、可對比、可控制,積極配合客戶進行大氣環保解決方案開發和實施,為祖國的”綠水青山“貢獻一份力量
固定電話:0510-8899 6296
簡歷投遞:hr@msiatek.com
技術咨詢:msiatek@msiatek.com
業務咨詢:sales@msiatek.com
地 址:江蘇省無錫市錫山區芙蓉中三路99號瑞云四座313室
掃碼關注微信公眾號